新闻动态
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学习二十大·师大在行动 |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举办“品读传统文化,感悟真理力量”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活动

发布日期:2022-11-25  来源:   点击: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,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,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。

11月19日,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春秋读书会举办了“品读传统文化 感悟真理力量”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活动。

活动中,国风舞蹈表演柔美而又充满力量,饱含古典意蕴,舞出了中华文化气韵;朗诵《领航复兴征程,创造历史伟业》慷慨激昂、声声入耳,让人沉浸其中。“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。”同学们一起回顾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,学习了“学习强国”平台中关于传统文化理念的解读专题。亲仁善邻、厚德载物、自强不息、任人唯贤、革故鼎新等理念,带给同学们深刻的启示,大家纷纷谈认识、说体会。

“我印象最深的是‘革故鼎新’。一个人如果缺乏自我审视的自觉,不注重反思、不勇于纠错,就容易骄傲自满、裹足不前。”张钰潇同学表示:“作为当代大学生,我们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问题,不管是单一的知识点不清楚还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都需要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同老师、同学积极交流。当别人指出问题时,我们要不粉饰缺点、不回避问题,知错即改、立行立改,这样才能在推陈出新中不断超越过去、超越自己,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。”

王璨同学谈及自己的感想时说到:“我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‘任人唯贤’深有感触。在现代汉语中,‘贤能’一词通常连用,而在古代,贤是贤,能是能。司马光曾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论德与才的关系:‘才者,德之资也;德者,才之帅也’,古人在选举人才时主张德才兼备,而且一向是以德行为先。时至今日,中国在选用干部时,仍然坚持这样的原则。我们作为大学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传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多阅读多积累。春秋读书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,我们应该抓住机会,认真学习,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,并且积极动员身边的人参与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中来,主动担当起引领文化潮流的角色。”

王鑫毅同学说,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传统文化理念解读的学习,再一次感受到“亲仁善邻”的独特魅力。中华民族始终坚持“和而不同,彼此尊重”。把诚信作为人生而为人、立身处世的德行之一。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,我们的最终任务是为国家谋富强,为民族谋复兴。现在的我们正处于学习阶段,要秉持“亲仁善邻”的观点,学会尊重他人,友善待人;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他人、人与集体、人与社会、人与自然的关系;增强团队意识、合作精神,学会宽容,与人和谐相处,在集体、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。在春秋读书会一年的学习中,深刻感受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。这一年中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便是“我们永远无法想象古人的智慧”。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永远不会停止。历史是一面镜子,鉴古知今,学史明智,可知兴替,学习历史,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,在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、走向未来。

于宏图同学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“厚德载物”的论述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。他说:“厚德载物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代表。在中国历史上,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,无不基于对‘德’的不懈追求,并逐步形成包容、宽恕、柔和的厚德。从史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传统美德,读书可以明理,明理为修身,修身即为做人,做有德之人、明理之人,知行合一。以书养德,厚德载物。春秋读书会带领同学们阅读史书,走进历史,感悟历史,与古人交谈。从中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风骨,体会到君子风度与气节,知晓何为自强不息,何为海纳百川。在读书会学习,让我受益良多,懂得了容人之德、无私之德与谦卑之德,更让我对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。作为读书会成员,我们应当博览群书,增加自己的阅读量,培养自身的史学素养,提高史学水平;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,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际中,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历史文化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。同时作为一名师范生,要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,将历史文化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。这样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。

通过此次活动,同学们对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,必须坚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,也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。大家纷纷表示,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,增强历史自觉,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(来源:历史学院 安晓慧/文 饶二保/摄)